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满腹疑团网
2025-04-05 10:50:29
天津也好安徽也好,这样的干事情他不是不知道这样不能干,可是他为什么还干,背后的这种思维逻辑是什么?常纪文:背后的思维落实呢,它之所以干可能还是有利益冲突的问题,它很多地方开发搞房地产,搞旅游开发,就是为了追究经济利益,这说明很多的地方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到压倒性或者是突出的位置。
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从具体措施来看,方案明确,2017年7月底前,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
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该负责人表示,洋垃圾质劣价低、污秽不堪,以洋垃圾为原料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多为散、乱、污企业,污染治理能力低下,多数甚至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加工利用中污染排放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2018年年底前,修订《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限定固体废物进口口岸,减少固体废物进口口岸数量。完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制度,取消贸易单位代理进口。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
截至目前,《巴塞尔公约》共有186个缔约方。对专项打私行动中发现的洋垃圾,坚决依法予以退运或销毁。内因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在空气中进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外因则是高温、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
机动车排出的尾气中同时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是形成臭氧的绝佳条件。如果正好在某一个气象点的路径上,能不能考虑搬迁?但企业搬迁要避免石油化工与钢铁连在一起。我国对臭氧污染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政策标准和大幅度削减氮氧化物排放等。孟晓艳说,大气十条要求控制臭氧生成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的排放。
由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近日完成的第四份关于国内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评估报告也指出,京津冀区域全年8小时臭氧浓度在2016年均超过70微克/立方米,其中夏季均超过107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怎么得到根本解决?北大研究团队建议,像管控PM2.5一样管控臭氧,对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具体数值目标,以便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遏制污染趋势、有效降低臭氧浓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高级工程师孟晓艳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3年以来,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长三角臭氧浓度有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上升最为显著。今年前5个月,全国338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同比上升的主要是南方城市,但北方多个城市也出现臭氧浓度大幅上升现象。当某日臭氧浓度的最大8小时平均值超过160微克/立方米,则确定当日出现臭氧污染。2013年至2017年前5个月全国臭氧超标城市数量明显增加,说明2017年臭氧污染比前几年有所提前,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增加,峰值浓度也出现明显抬升。
孟晓艳说,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量的影响来看,2017年1至5月京津冀的首要污染物第一是PM2.5,第二是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未来还需加强。但孟晓艳也认为,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来看,虽然臭氧的贡献量在逐年上升,但PM2.5和PM10对综合指数的贡献仍然大于臭氧。另外,区域传输也是污染形成的原因。
环保部上月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338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也显示,6种主要污染物中,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指标上升幅度最大。8小时臭氧浓度在2017年春季又比2016年同期在三个区域均升高了7.5%以上。
珠三角和长三角首要污染物第一都是臭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增加,峰值浓度出现明显抬升。
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个月的臭氧污染总体平稳,但2017年有大幅上升。报告指出,这说明在PM2.5相对较低的夏季,京津冀又开始面临臭氧污染的困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在近期的一次清洁空气论坛上指出,在当前污染源不可能下降很多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总结这几年哪些气象条件下容易出现重污染过程,哪些重污染源在重污染气象条件经过的地区。针对个人防护,由于目前尚未找到对高浓度臭氧的有效防护办法,学术界对公众的提醒大多只能强调少外出。根据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臭氧1小时平均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即为超标与其它五种污染物都有所减少不同,四年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4小时臭氧的年平均浓度上升了6.7微克/立方米,升幅为13.3%。
2016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在75微克/立方米左右,离国十条的目标依然有一定距离。由于二氧化氮的传输距离很短,这表明各个城市在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等管控方面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而13个城市整个2016年夏季的8小时臭氧浓度平均值,基本都超过了中国和世卫组织10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可以说,夏季臭氧污染已经成为京津冀大气污染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此,陈松蹊团队提出建议,应像管控PM2.5一样,对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具体数值目标,以便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遏制臭氧污染增加的趋势。该报告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北大统计科学中心陈松蹊团队发布,通过六大空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的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的四年多期间,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实际状态和变化趋势。
其中廊坊、秦皇岛和沧州,四年来二氧化氮浓度反而升高,其中,沧州累计升高了32.4%,达到48.2微克/立方米。13个城市中,多数城市改善甚微,部分城市不降反升。其中,北部地区(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浓度水平最高,增加幅度也最快。2013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8小时臭氧浓度大多分布在60~70微克/立方米之间。
从2013年到2016年,京津冀地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从51.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8微克/立方米,四年累计下降降幅仅为4.5%,远不及PM2.5、PM10,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改善程度。近日,北京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近三年来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臭氧污染不断加重,二氧化氮污染情况也改善甚微。
要求全国范围的PM10的浓度普降10%以上。在光照下,其能使氧气转化为臭氧,因此,它也是臭氧污染的主要帮凶。
报告称,近几年,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和PM2.5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两个首要污染物。数据来源于73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2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
二氧化氮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其中,北京PM2.5四年累计降幅最低,仅为6.7%。到了2016年,大部分城市的年均浓度升高到70微克/立方米左右,其中三个城市(张家口,衡水和沧州)超过了80微克/立方米。经过四年的治理,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有了明显改善。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目前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也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首要之地。13个城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00.1微克/立方米和182.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72.5微克/立方米和125.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7%和31%。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要求京津冀在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北京的年平均浓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相比于24小时臭氧浓度,8小时高浓度期(中午12时至傍晚8时)臭氧浓度更能反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从2013年到2016年,京津冀地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从51.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8微克/立方米,四年累计下降降幅仅为4.5%,远不及PM2.5、PM10,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改善程度。而13个城市整个2016年夏季的8小时臭氧浓度平均值,基本都超过了中国和世卫组织10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